5月23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召開主要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以下簡稱“會議”),分析研究信貸形勢,部署推進當前和下一階段信貸工作。同日,人民銀行召開全系統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要求人民銀行系統要在落實好已出臺政策的同時,抓緊謀劃和推出增量政策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全力以赴加大貸款投放力度,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積極挖掘新的項目儲備,聚焦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快對接新的有效信貸需求。
01 積極主動謀劃增量政策工具
今年以來,為應對疫情沖擊,人民銀行注重充足發力、精準發力、靠前發力,加大穩健貨幣政策的實施力度,有力支持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穩定。一是前瞻性降準,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4月15日,人民銀行宣布全面降準0.25個百分點,投放長期流動性約5300億元。二是引導貸款市場利率在比較低的水平上進一步下降,來降低市場主體的融資成本,激發融資需求。三是新出臺多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比如設立2000億元的科技創新再貸款、400億元的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同時對綠色、小微等薄弱環節精準加大支持力度。四是及時出臺加強金融服務、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23條政策措施,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會議認為,今年以來,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精準發力、靠前發力,及時推出并有序實施一系列金融政策舉措,支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金融機構主動作為,一季度貨幣信貸保持平穩增長,有力支持了今年經濟金融平穩開局。
近期,疫情和烏克蘭危機導致風險挑戰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發展有諸多戰略性有利條件,經濟體量大、回旋余地廣,具有強大韌性和超大規模市場,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日前表示,下一階段,人民銀行還會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跨周期政策調節,加快落實已經出臺的政策措施,特別是要積極主動謀劃增量的政策工具,繼續穩定信貸總量,繼續降低融資成本,繼續強化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對實體經濟的進一步支持。
全系統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指出,人民銀行系統要主動作為,盡快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各項金融政策,將今年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額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引導和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加大貸款投放,優化信貸結構,降低融資成本,進一步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支持力度,穩市場主體保就業,與金融機構共同擔負起金融支持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的重任。
02 各主要金融機構要高效對接有效信貸需求
會議指出,受國內外超預期因素影響,近期經濟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金融系統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齊心協力,將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全力以赴穩住經濟基本盤。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對不同類型的銀行在信貸投放中應發揮的作用也提出了具體要求。
具體來看,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要充分發揮補短板、跨周期調節的作用,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要主動發力、多作貢獻,股份制銀行要充分挖掘潛力,大型城商行要發揮區位優勢,共同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各主要金融機構要切實承擔主體責任,調動行內各方面力量,高效對接有效信貸需求,強化政策傳導。
此前的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銀行保險機構通過貸款、持有債券、保險資金運用、信托、理財等形式,服務實體經濟增量資金投放10.2萬億元。其中,各項貸款新增8.6萬億元。另外,4月份新發放企業類平均貸款利率、普惠型小微企業平均貸款利率、民營企業平均貸款利率和制造業平均貸款利率均保持進一步下降趨勢。
此外,會議強調,金融系統要用好用足各種政策工具,從擴增量、穩存量兩方面發力,以適度的信貸增長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要聚焦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圍繞中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能源保供、水利基建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要落實政策要求,保持房地產信貸平穩增長,支持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貨車司機貸款和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個人住房、消費貸款等實施延期還本付息。要加快已授信貸款的放款進度。要堅持市場化原則,平衡好信貸適度增長和防范金融風險之間的關系,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